close

孩子般純真的夢想繽紛,成熟的夢想和煦明媚。

有時覺得生活充實得不真實,有時覺得煩腦微不足道。跌跌撞撞地,世界的全景依然迷茫。

昨天在BBC網上看見敘利亞十位孩童因戰禍喪生,更感受到同個地球上不同的生命經歷...

在同個團體裡,不同的心理背景已經讓溝通變得複雜了,世界的全貌更令人費解了...

  

如果可以選擇一個時空,好好的安住就好了!

世界就這麼大,咫尺間各種人混雜著,從每句話裡都能窺見一個人的世界觀。

  

敘利亞孩子的新聞大概不會在版面上太久,英國媒體盛讚戰地女記者的文章讓我覺得不知所以。

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何要作戰? 不管是發動戰爭者、應戰者和圍觀者...到底有什麼好戰的?

為食糧? 為資源? 為正義? 為了什麼呢? 戰地記者深入戰地為何? 展現人道關懷能靠幾句問話嗎?

如果可以,應該是想辦法阻止戰爭或者停止戰爭吧? 延就戰爭導火線、暴露謊言、揭穿所有既得利益者的把戲。

不過,這大概也不是戰地記者能做到的事,做到了也會被政治暗殺掉吧...

 

那些孩子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呢? 對南極企鵝有憧憬嗎? 對北極熊有好奇嗎?

生活在戰火中,日夜在廢墟裡求生...他們眼中可否有希望?

如果有的話,在那顆奪命炸彈飛至眼前的瞬間,恐懼是否已占據了視線?

 

世界的另一角,

"最後一堂演講"作者的妻子出書了,想藉由他們夫妻的體驗鼓勵癌症患者的家屬。

世界上的另一群人討論著安寧照護的事,如何撫慰即將盟主寵詔者和其親屬。

 

在我的世界裡...快要期末考了...天氣很涼...懶得煮飯...

對照著戰火、對照著生命議題,覺得自身的煩腦微不足道。

 

這個世界的,或說人生的,實情事不是如此呢:

「選定一個領域、一個世界、一個生活層次,平安到老才真切。」

夢想該有多大或多小? 世界大同? 超出了領域之外都是虛妄,永不可及,只能說說。

 

但是,生活在這個地球上,咫尺之間各種人各種心態混雜,該怎麼自處呢?

和這裡認識的中國人聊課堂個案時,常覺得好笑:大家都用相同的名詞,可是解釋互異。

有時候會有激辯,每個人對於辯論的處理不同:

A :呆然

B :覺得至少有一人同意他的言論他就對了

C :為他的立場辯護,可是總覺得哪裡怪怪的

D :對議題有其他見解,保持靜默

 

常常我是C種人,是最自討沒趣的人: 辯論中時贏時輸,贏得不暢快,輸也不服。 

贏得不暢快是因為沒有激盪出超乎預期的想法(依然知道所知道的);

輸得不服是因為討論的基礎太模糊,往往只是字面上的解釋,缺乏靈魂。學習可不是玩文字遊戲啊...

雖然不太想這樣說,但是這就是中國學生的習慣? 或者華人的決策模式?

 

有時候在會中輸了,可是事後了解模糊的地方在何處,自己的論點為何正確(通常是相同字但不同定義)。

心裡卻開始矛盾該不該分享? 考慮他們心目中的這種會議的意義是什麼? 我的舉止可以呼應它嗎?

 

原來,即使在同個會議場上,我的期盼和他們的期盼不同...

也許,他們只是想要一個看似「共識」的答案,而不是一個充滿知性的討論,

所以只要有幾人同意某個觀點,就可以不用繼續討論,哪怕其中有幾個人不太同意。

他們藉由會議尋找安全感,我則希望藉由會議,考慮未曾思考的面相...

最後,我選擇把答案留在心中了。

 

在人群之中,世界觀互現。

在民主世界中還是以"多數決"為重,多數意志決定未來走向。(獨裁者的戰爭則不免直接影響其民族)

雖然很想忽略他人怎麼想的,在團體生活中卻不免顧慮一下。

 

我們能做的事情應該是

在人群中記得自己的夢想與定位,持續的邁進。

一點點的偏安與附和都會迷途。克服不安,才能走向新的結局。

夢想與希望在這期間依然在心裡閃閃發光。

 
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
 

最近常告訴自己

1. 可不可以不要對自己生氣呀?

    每天總是能找到應該處理更好的事。

2. 可不可以不要不滿他人呀?

    每天總能發現他人的表現有多麼的不符預期。(該調整的是我對這些陌生人的期待才是)

    才想到不同的動機會有不同的行為,我早該先考慮動機才是...(又罵自己了...)

 

對我而言,真心誠意的學習夥伴是能分享看法並清楚陳述見解。

然而,卻一次又一次的看見...一群人投票決定哪個見解才真。

這和我心目中知性溫和的討論相差了十萬八千里了...T_T"

 

讓我莞爾的事情是...

雖然能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,他人的解讀則是奇形怪狀...用同樣的文字說話,意思卻不同令我覺得好笑。

大概是我的個性溫和,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的幫我向其他人解釋 T_T" 即使意思完全不一樣。 

雖然有時很想阻止,

往往在我要出口時,不懂的人突然之間點頭了...一群人一起點頭,討論就結案了...我還能說什麼呢?

 

如果當下就阻止,我的行為代表什麼意思呢? 阻止他人說話? 阻止了團體交流? 或者阻止了新的想法進入討論?

阻止他人說話也太自以為是了,恐怕會有專制的印象;

阻止團體交流或者新想法,就不知道他人是怎麼看同件事了,也不知道為何他會同意我的說法:

正好與我有相同的角度? 也許角度不同結論一樣? 或者有其他角度切入所以結論不同?

 
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
 

在西方求學

就要忘記所有亞洲的習慣

習慣一個確切的答案,習慣一個共通的解釋,習慣一個主流思維。

 

雖然個案討論眾說紛紜,必有一個論點是最實用的。

討論的結果不該是「喔! 反正就自圓其說!」,我認為這樣的理解程度太淺,有學和沒學還不是一樣?

討論的結果應該是知道所有可能的解釋,找到一個最可能發生的預測才是,並且形成論點,而不是說「喔! 我就這樣想。」

 

和教授討論時,他們樂於理解各種推理過程,樂於提供其他分析角度,不急著說是也不急著說否。

東方學生方面,似乎較難接受這樣靈活的思維,其實是文化差異的存在嗎?

 

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天堂。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正義。

 

在思考與其他人互動的期間,我想起了過去的一個性格測驗。

我是個願意思考、整合所有可能的人。了解自己的性格,也就更坦然了。

 
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
 

經過幾次事件,我深深的理解到...

想要成就一件事,眾人共同的意志有多重要!

 

並不是他人不理解我,而是我不夠了解他人。

在人群之中,確定共識所在,不過度努力;在自己的事上,全力以赴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noshin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