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乏與靈魂共鳴的事物時,

容易無聊,容易覺得疲憊,容易覺得生活乏味。

人就是這麼有趣的生物,生活於無數物質之中,卻鍾情於幾項而已。

 

我喜歡書、料理、藝術和好朋友。

它們使我眼睛一亮,心情愉悅。別問我為什麼,那是毫無理由的好心情。

可以用言語列舉所有理由,卻永遠無法逼進最深最真的動機。

今日,踏進五層樓的書店,我的靈魂被喚醒,精神抖擻。

原來,過去的幾天我並不算醒著。

 

油然地開心才是真正的快樂。

突然覺得功利主義者的觀點無關緊要,那並不是我一路走來的原因,更與快樂無關。

凡事用功利主義的觀點看,沒有幾項能因此產生快樂。

用功利主義的觀點看待事情,也是忽略自心的表徵吧! 因為表示正在用旁人的角度衡量。

所謂的快樂該出自內心? 還是由他人決定呢?

 

雖然喜歡書和藝術看起來很夢幻,我卻覺得與水和空氣一樣平常。喔! 我已經過了爛漫的年紀了。

喜歡所以喜歡。簡簡單單。

青少年用事物實現存在感,青年人則用事物去享受存在。

表象、他人的解讀與當事人的感覺,這三件事情難得一致吧!

如果相差不要太遠,就放任它們旋轉吧!

 

在You tube聽音樂時,看到以下的連結,據說可以測出一個人的性格。

人生嘛! 準與不準有時無關緊要,好玩就好:)

根據這個測驗,倒是測出我所不知道的自己: 原來我對歷史文化興趣頗濃喔! 好像是如此哪! 

 

雖然沒有特別愛看歷史書,卻特愛逛博物館。每到一個城市總是默默地被吸進博物館裡:P

了解幾百年前的人怎麼生活,有什麼樣的思想讓我興味濃呢~

我相信...它們就是今日的我的根源,和人類社會一切的根源。

無論我多麼地擁有思想的自由,我的思想根源都來自於全人類的歷史...

包含我認為自己做不到或做得到的事...

 

 

試試吧?

http://lifestyle.quiz.visualdna.com/quizzes/343d5f61-bade-5e9c-aa94-10f1c6cca903/api-accounts/dd3c911c-c838-50b2-9fd7-647efd3ddedf?utm_source=google&utm_medium=banner&utm_content=monkmpu&utm_campaign=adw_context

 
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
 

過去

我很認真地說喜歡經濟學

至今

也是如此

 

可是 我卻未選擇在那個領域深造

因    抱著太多的疑惑

並    不相信我所想要找的答案存在於任何一間學校的經濟學院裡

還有 我必須自立養家呀!

 

就讓我借用今日在書店中翻到的一句話吧:

「...我總好奇為何我想得到的經濟議題不曾被討論?原來,是因為長久以來經濟學的假設和研究方向有偏誤,因此永遠觸及不到那個議題,更不會有相應的答案。」

 

悚然

一針見血

 

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>

 

追求完美是最不應該做的事情

與其討論各種學說的適用性,不如討論根據各學說探討可能引發的各種影響,從中觀察人事物的變化。

適不適用,和當事者最相關了!

所謂的適用性多半是事後諸葛,看看學說看看主事者,應該就可以十分準確地預測結果了!

 

再好的計策如果沒有被完美地執行,依然不能達到至善,還是廢紙一張。

相不相信呢? 人,往往是阻止至善的最終魔王,而不是計策本身。

至於人為何覺得他有權或無權去遵守,卻源自於歷史中留下來的種種...

所謂的開創性

就是有別於歷史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noshin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